金龙鱼调和油的这则广告画面和那句“1:1:1”的广告语,一定很多人看过,它的**效果仅次于那句“今年过节不收礼,收礼只收脑白金”。
在中国,这条鱼家喻户晓。
金龙鱼食用油曾经占领中国45%的市场份额。
不仅仅是食用油,金龙鱼系列产品还涵盖了大米、面粉、挂面、杂粮、豆乳、调味品、餐饮粮油等8大领域。
金龙鱼品牌归属于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。而背后的掌控人是马来西亚首富郭氏家族。
粮油只是这个家族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的一部分。
在北京****的CBD的北京国贸中心、嘉里中心,以及全国20多家香格里拉酒店,都是郭氏家族的资产。
25岁挑起家族重担
郭鹤年的祖籍是福建省福州市盖山,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。其父郭钦鉴就是来马来西亚经商的华人,起初只是开了一家叫东升的小杂货店,主要专营大米、大豆和糖的生意。
1947年,父亲拨出部分资金,让郭鹤年独自创业,这一年,他24岁。
在新加坡,郭鹤年创办了他商业生涯中的**家公司——力克务公司。开始的生意是杂货、米面,后来逐渐发展到船务经纪、船租业及胶粘剂制造。
然而,正当家族在马来西亚的事业红火运行,1948年,父亲郭钦鉴不幸去世,于是郭氏兄弟就把家产整合了起来,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,并推荐郭鹤年做主席。
这一年,郭鹤年25岁。
一举成为“亚洲糖王”
1957年,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。
郭鹤年敏锐地看到,随着英国传统经济势力的消退,马来亚国内消费品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真空。马来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,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。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!
郭鹤年毅然于1959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,在槟城创办了国内**家炼糖厂,即马来亚糖厂。他从泰国购入粗糖,在自己的糖厂加工后运销到各地,并通过设在香港的商品经纪公司销往中国。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。
在短短几年内,他就控制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,获得了巨大的利润,并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“糖王”。
这是郭氏兄弟公司成名的**仗,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。郭氏的甘蔗园不断扩大,食粮产量越来越多,1976年,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的93.3%股份。据媒体报道,郭氏集团控制了国际糖业市场的10%的份额。郭鹤年也升级为“亚洲糖王”。
缔造郭氏商业帝国
在糖业市场成功掘金之后,郭鹤年并没有止步,他踌躇满志,在生意场上全面出击,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,依靠与政府、工商业界的良好关系,郭鹤年开始扩展他的经营领域。
从1962年开始,郭鹤年先后创办了面粉厂、食油公司、饲料加工厂、采石厂、玻璃厂和矿厂等多个企业,拥有拉曼锡矿近42%的股权,并成为马来西亚**大银行土著银行的董事。他还在香港成立了万通贸易公司,将食糖销往中国和东南亚市场;在新加坡成立了LEO船务公司,之后又创办太平洋船务公司。
1971年,郭鹤年在新加坡建立了他的**家酒店——香格里拉酒店。
从此,“香格里拉之父”、“酒店业巨子”的桂冠又戴在了郭鹤年的头上,甚至有些掩盖了“糖王”的光芒。
1974年,郭氏兄弟旗下的嘉里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,以知名食用油品牌“金龙鱼”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。
1984年,嘉里集团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兴建当时*高的建筑国贸中心,成为北京CBD的地标性建筑,这也是当时外资在中国内地投资*大的一个项目。
1988年,郭氏集团以20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视有限公司31.1%的股权,成为*大股东。
1993年,郭鹤年的嘉里集团又斥资26.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销量*高、影响力*大的英文报刊《****》,郭鹤年也因此被港媒封为“传媒**”。
就这样,在郭鹤年的带领下,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。
如今的郭鹤年,已经连续十年蝉联马来西亚首富。
心系祖国不忘本
作为一位在马来西亚出生和长大的华人,对于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,郭鹤年的感激之情自是不言而喻。
对中国而言,郭鹤年是海外爱国华商的典范,这不单因为他作为**海外华商投资中国的带路人,更是在*关键时刻支援了中国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,并多次在国家需要的时刻,放弃个人私利,为中国贡献力量和智慧。
赚的钱要回归社会,越多越好。这一直是郭鹤年的人生信条之一。晚年的他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,曾在2005年一次性向中国的“希望工程”捐赠5000万,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。
2008年汶川地震后,郭鹤年家族、郭家企业香港嘉里集团,向灾区捐款港币、人民币合约1.3亿元。
2012年CCTV年度财经人物颁奖,郭鹤年获得了“终身成就奖”。现场王健林、马云等人都纷纷起立致敬。
2013年郭鹤年以998亿元人民币的身家,位居闽商全球榜的首位。
同年,郭鹤年捐赠一亿马币给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,这笔钱折合人民币大约为两亿元。
在如今的南亚和东南亚的很多国家,华人由于天生的勤劳和聪慧,往往掌控着一国的经济命脉。虽然已经远在南洋,华人们的家国情怀却从未泯灭。
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踊跃捐款,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力投资,华人从未忘怀母国的命运。
郭鹤年正是无数南洋华人的缩影之一。